【本章知識重點】
★ 項目風險管理的6個過程
★ 風險的定義、分類(記住Business與Pure)
★ 風險的要素
★ 如何識別風險:(風險的因素、分類和觸發器)
★ 定性分析的工具
★ 定量分析的工具
★ 風險應對計劃:(理解應對計劃的四個戰略)
★ 風險監控
【電子筆記】
風險管理:指對項目風險進行識別、分析、并采取應對措施的系統過程。
它包括兩個方面:
1.盡量擴大有利于項目目標事項發生的概率與后果;
2.盡量減小不利于項目目標事項發生的概率與后果。
項目風險管理包括6個過程:
11.1風險管理規劃:決定如何進行和規劃項目的風險管理活動;
11.2風險識別:判斷哪些風險會影響項目,并將這些風險的特性文檔化;
11.3風險定性分析:對風險及其條件進行定性分析,以便按其對項目目標影響進行排序;
11.4風險定量分析:量度風險的概率與后果,估計其對項目目標造成的影響;
11.5風險應對規劃:制訂為項目目標增加機會、減輕威脅的程序與技術;
11.6風險監測與控制:在項目整個生命期間監測殘余風險、考試/大識別新風險,執行減輕風險計劃,并對這些計劃的有效性進行評估。
已知風險:已經識別與分析的風險,因此有可能對其做出規劃。未知風險:無法管理。
組織從對項目成功威脅的角度看待風險。風險對項目所造成的威脅只要能與冒此風險所得到的收獲相抵,就屬于可接受風險。凡屬于機會的風險不妨為之一搏,使項目目標從中受益。
11.1風險管理規劃
風險管理規劃:決定如何著手與規劃風險管理活動的過程。
11.1.1風險管理規劃的投入
1.項目章程(Projectcharter)
2.組織的風險管理方針(Organization’sriskmanagementpolicies)
有些組織可能有事先規定的風險分析和應對辦法,這些辦法使用于具體的項目時要量體裁衣地的進行修改。
3.已明確的崗位和職責(Definedrolesandresponsibilities)
事先明確的崗位與職責,以及決策權限的層次都會影響規劃。
4.干系人的風險承受力(Stakeholderrisktolerances)
不同組織與不同個人對風險的承受力各不相同。這將在其方針陳述與行動中表現出來。
風險中立者:對確定結果或不確定結果無任何偏號的個人;
風險尋求者:喜歡有風險的選擇或結果,考試/大而不喜歡有相同回報的確定結果的個人;
風險厭惡者:喜歡確定結果,而不喜歡有相同回報的不確定結果的個人。
5.組織風險管理計劃樣板(templatefortheorganization’sriskmanagementplan)
有些組織制定了樣板(或標準格式)供項目班子使用。組織將根據樣板在項目中的應用與效果對其不斷改進。
6.工作分解結構(WBS)
11.1.2風險管理規劃的工具與技術
1.規劃會議(Planningmeetings)
項目班子舉行規劃會議制定風險管理計劃。
參加者包括項目經理、項目班子領導人、實施組織中負責管理風險規劃和實施活動的人員、關鍵干系人,以及其他參與人員。他們使用風險管理樣板和其他適當的投入。
11.1.3風險管理規劃的產出
1.風險管理計劃(Riskmanagementplan)
風險管理計劃描述風險識別、定性與定量分析、應對規劃、監測、及控制在項目生命期內如何安排與實施。風險管理計劃不處理個別風險的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