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城市均已開通:
關閉
當前位置:PMP團購網 > PMP考試資料 > 正文

PMP培訓后的感悟分享

轉載者:PMP團購網      發布時間:2011/8/7        點擊: 3713

  

寫此貼的目的主要是與大家分享考完PMP后一段時間的感想,以及我能感受到的在自己身上發生的一些變化。

內容大致包含以下方面:
1、為什么要考PMP
2、什么態度去應對PMP
3、我的經歷:考完PMP有什么改變
     -- 主動性
    -- 獨立思考
    -- 平衡的藝術
     -- 再學習
      -- 為人處世之道(職業道德四要素,人生成功基石三要素)

      正如PMBOK認為的那樣每個過程不是孤立的那樣,這里的這幾點也是交織在一起的,因此并不是完全分開來說明的。
閑話少說,來看第一問題,為什么要考PMP?我想到一個比喻,演員有兩類,一類是科班出身,一類是業余的,這兩類都可能出好演員。優秀的業余演員經過一段時間后很可能會覺得在事業突破上遇到一些瓶頸,于是就選擇繼續進修。不管是我們主動來報名還是公司要求報名,看起來更像后者,當然還有個原因就是報考PMP需要一定的項目經驗。至于更細致的考慮,我想各人或許有各人的想法。

     無論如何,按照排列組合,學了PMP,無非是四種結果:沒學到知識,未通過PMP認證;沒學到知識,通過PMP認證;學到知識,未通過PMP認證;學到知識,通過PMP認證。這樣列出明細之后,不管情愿或不情愿承認,我們學PMP的目標看起來似乎是兩個--知識和證書。而這兩個目標在當初個人嘗試回答“我為什么要考PMP”這個問題的時候就差不多有了定論。

     換句話說,“態度決定一切”。所謂態度就是做事的心態、心情、心境。我對“態度決定一切”的深刻印象最初來自米盧對中國足球隊員的要求。當時甚至有很多人都詆毀過他對中國足球的貢獻,而今回想一下,米盧提倡的“態度決定一切”和“快樂足球”的理念其實是多么的具有啟發性。只可惜,中國足球根本不會總結經驗教訓,也就無所謂進步了。有意思的是,這與后來我在《頭腦風暴》節目里聽到的打工皇帝唐駿提到的兩句話意境有異曲同工之妙:“今天你工作了一天,有成就嗎?”,“今天你快樂嗎?” 日省吾身,智莫大焉。 幸福是什么?不就是追求快樂的過程么?
與“態度決定一切”常常一塊說的一句話是“細節決定成敗”。 是否依稀記得第一次跟異性朋友約會的情景呢?約會之前是不是常常擔心頭發是不是很亂,衣服是不是很土,鞋是不是很臟--好像這些都像在說男生:),然后去做充足的準備?細節無非就是這些瑣事,但它確實是個事。大家是否還記得那次上完課因為去食堂的路要改道,老徐堅持讓小徐給咱們帶個路?又是否記得在單位里的桶裝水用完時那個主動換水的身影?這其中顯示了一種態度,對自己的,對別人的,不是嗎?

      學完了PMP,知道了無論變更多小,它也是需要走一個完整的變更流程。其實或許站在我們的客戶看這個問題,可能就體現了項目管理是專業還是不專業。 我概括為 “no small thing,  no small change”。

      學習PMP的態度決定了學習PMP的成果。就在最近,我至少看到兩篇文章,說現代人讀書的功利性太強,不是個好事,至少這樣很難體會到讀書的樂趣。當然提得更多的是文學著作,我覺得讀PMBOK也是如此。誠然,PMBOK開始看比較無味,很多人只是為了考試才看書。我當時的定位很明確,考試不是我的終極目標,除了看中文版的PMBOK,還看了英文版的PMBOK,不管怎么說我覺得看英文版的,一來體會了原汁原味,二來我學習了英語--至少在寫email的時候不會用來用去就只有那么幾個可用的詞匯。

      說到這里,我想提一提我在考場聽到的一次有趣的談話。我座位的左邊、右邊、后面坐的是彼此熟悉的三個同學A,B,C。先是考前對話。同學A大概報了保證班,跟同學B說這次是鐵定過不了,不過呢反正下次也不用自己另外交錢;同學B呢說因為出差凌晨兩三點才到家,此時很困。彼此都說過不了,又都替對方打氣,這一點倒是讓人感動。然后是考后對話,同學A和B都跟同學C說這次考試沒什么感覺;同學C說比平時模擬的每一次都難。

      我想說的是什么呢。自己主動來報名參加PMP班的同學比公司報名的同學主動性,積極性普遍要高一些。同學A是公司給報銷的,如果真的再考一次看起來沒有什么損失,其實是損失了機會成本。學過PMP的人都知道,事情一次作對的代價最低。而且還有一個不爭的事實,人越晚學一樣東西花的代價越高(所以我們常常抱怨在學校的時候沒學這,沒學那,嘿嘿),未來的不確定性通常比現在大些,風險自然也大些。我的想法是,既然來了,既然沒有什么不可抗拒因素,那么就一次搞定(技多不壓身,何況有時候有個證書確實也能說明些問題,省去很多口舌,當然是跟實力匹配的前提下)。另外說一句,我覺得同學C通過的可能性更大些,因為我同她感受是相似的,呵呵。

      大多數人會有這樣的疑問:學習了PMP,真能給我們帶來什么改變嗎?我說不,PMP并不能從真正意義上給你帶來什么。真正可能為你帶來改變的是對待PMP的態度,處理事情的態度,對待生活的態度。試想,一個帶著急功近利的人即使通過了PMP,又能從中學到什么呢?無非是拿到一張廢紙而已,如果拿著這樣的一個證書去想面試獲得什么一官半職,最后或許得到的就是那句話“太傷自尊了”。事物總是從量變到質變的(哲學有時還是很有用的),對于管理經驗豐富的人來說,通過PMP的學習完全是一次梳理;對于沒有管理經驗的人來說,可以在大腦里形成一個框架,日后的積累和提升才是真正的開始。

       前面提到主動性,主動性也是一種態度,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東西與主動性有著必然的關聯,如熱情,積極性,創造性!皺C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最好的詮釋了主動性的意義。非常有趣的是,發現在我報名PMP并完成所有培訓和考試一周后,我們單位就給員工作一些演示指導如何更好的團隊合作,于是我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有機會用上了我學到的PMP知識,并提出了建議。再說一件好玩的事情,就上個周末,我去圖書館之前想著帶上一盒面巾紙(不管什么用途,總之有可能會用上的,不是嗎?),不過我后來還是忘了,在圖書館里,一個中學生模樣的同學過來問我哪里有餐巾紙賣,我納悶他為啥這么問,不過我確實不知道。后來看著他捂著肚子走了,我大概知道他要做什么了,我當時后悔當初在家里為什么不帶上呢。學完PMBOK之后,知道PMBOK相當強調了計劃的重要性,但同時再好的計劃執行不好,那也是空洞的計劃,呵呵。在生活中,我還發現一個有趣的事,上海的公交車司機在車子從站臺剛剛啟動后,會不會給后面跑步快趕上公交的人停車,也要視情況而定。如果追趕的人發現車已經啟動,于是哪怕在已經追到車尾的時候,司機也會揚長而去,相反如果不放棄,繼續追到后門,那么車子就會停下來。留心生活,其實生活是很意思的。

      或許已經發現了我的一個變化,就是喜歡用PMBOK的思路去思考生活中碰到的一些事情(thinking in PMP/PMBOK),而且樂此不疲。以前在論壇里看到有意思的一段話:人生就是一個大的項目,包含了很多的小項目,也包含了很多項目階段,而你就是這個項目的項目經理。換言之,別人都可以逃,你卻不可以。個人覺得, 項目管理的藝術源于生活的藝術;生活的藝術也是項目管理的藝術。我也越來越深刻的明白,運用PMBOK的知識去管理項目不可能百分之百的使項目獲得成功,但它肯定可以增加項目成功的概率。這應該就是我們學習PMBOK的意義所在。再說說生活中碰到的例子吧。 我在電視上看過有關奧運開幕式幕后的采訪,大家應該還對那個活字印刷的節目印象深刻吧?可誰又知道這個節目差點在正式演出前被拿掉呢?原因出奇的讓人匪夷所思:那2008個道具由于不同廠家生產,規格不一致,導致無法更換。另外,我比較喜歡看NBA,我覺得NBA籃球很好體現了項目管理的思想。如團隊合作,在團隊陷入僵局的時候,有人可以勇敢的站出來,在團隊運行不暢的時候,教練(項目經理)作出及時調整,充分發揮每個成員的特長。賽后會做及時的總結,以備下次比賽。

      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用PMBOK去剖析一番,就像一個搞IT的人老是喜歡刨根究底,有時候其實是不好的,譬如跟戀人交談的時候會被認為沒有情調。所以必須懂得平衡的藝術。其實這也是一個項目經理所需要的技能。溝通的藝術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平衡的藝術。

      主動性帶來了獨立思考的習慣,作為PM,應該有自己的見解。 這其中包含了*歸納總結*的能力。學完了PMP,我開始覺得我們的知識其實是個N維的矩陣。這聽起來倒有點像電視節目里的猜名詞節目,依次給你一個提示、兩個提示、 。。。然后讓你猜是個什么事物。一個知識點從幾個方面去理解,比較容易理解透了。這也暗示了為什么同時看PMBOK的中文和英文版會對

      理解更有幫助的原因。目的其實是為了減少誤差,學習是個“否定之否定”(哲學確實是有用的)的過程,得從不同角度檢驗腦子里的初步記憶是不是正確的,如果錯誤,那么糾偏,否則就像刻錄光盤似的刻進大腦。

       進一步講,當說到與誰產生共鳴,也就是找到了矩陣里的那個共同點。當我們發現PMBOK里的知識點與我們大腦里對已有項目案例的理解點相吻合時,我們會對PMBOK的理解更深刻。同樣地,在一個比較好的項目管理氛圍里(如大家都對PMBOK有著深刻的理解),項目內部的溝通就會比較順暢,碰到新問題也能較快地達成共識,說得通俗一點,就是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think on the same page)。

      說到現實中來, 我愿意把我平時捕捉到的同事的一些經典的話與大家分享。“當你提出一個問題,你必須同時提出一個解決方案”!安灰p易承諾你完成某項工作的期限,除非你有把握能做到”。“對于某個模塊的代碼,只有一個人最終負責(接受/不接受)它的修改,其他的人可以跟這個負責人討論和建議如何修改”!澳阕鍪碌紱]有做到最好,不及你把一件事做到極致給你個人價值帶來的肯定大”。

      注意到沒有,其實大家都在用項目管理的知識,所以說學習PMBOK其中一個目的可以讓你的知識系統化。 例如,第一句話我稱之為“away or a way”, 意為要么不要提出問題,要么就連同提出可選解決方案,因為沒有人喜歡只聽到問題。 第二句話提到了責任和誠實。第三句話講到的是清晰的角色和責任(clear role and responsibility)。第四句是提到質量管理(持續改進)提供了一種信心,別人對自己的,客戶對企業的。

      在我備考的過程中我看到一件有趣的事,一個臺灣的網友說到自己備考PMP的經歷,說憑什么天下PMP培訓資料的錢都讓rita給賺了去,但最后又不得不承認人家的書對PMP研究得很透。后來我在一本書里看到關于“語言律師”一詞,其定義為“能從200多頁手冊中提取5句話,拼起來放到你面前,你只要一看就能明白自己問題的答案的人”。想想培訓結構不就是干的這事嘛。作為PM,其實也是需要這種能力的。

      在系統的學完了PMBOK之后,再看其他管理書籍,會顯得得心應手,大家都可能成為“語言律師”了,呵呵。我有一位朋友,他有本斯蒂芬P羅賓斯(Stephen P.Robbins)的《管理學》, 他跟我聊天,說只看完了第一章,比較難以理解。我覺得這里面有個什么問題呢?通常我們看書是只看前面幾頁的,就像單詞本只記A開始的單詞一樣。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單看PMBOK的前幾章甚至到整體管理那一章,都處于云里霧里的緣故。 作為PM,應該需要整體觀。我發現在我掌握了基本的PMBOK知識體系后,看這本《管理學》就很輕松,并且受益匪淺。這里,我只說說我看完該書后感觸較深的兩點。

第一,個人SWOT分析(第7版中文版 P221)
學了PMBOK,都知道在風險識別的時候用到SWOT(Strong, Weakness, Opportunity, Threat)。《管理學》提到用個人SWOT分析管理自己的職業生涯。包含以下步驟,評估個人的長處和短處,識別職業生涯的機會和威脅,描繪未來5年職業生涯的目標并進行個人SWOT評估,制定好未來5年職業生涯的行動計劃。

第二,個人職業生涯規劃(P336)
《管理學》描述了職業發展這一概念的重大變化。職業發展方案以往通常是組織為幫助員工在這一特定組織中能使其職業生涯得到發展而設計的。職業發展方案的核心部分就是提供有關的信息、評估和培訓,以幫助員工實現其職業目標。然而,在當今的工作環境中,這些目標正逐漸消失了。裁員、重組和其他組織調整措施,帶給我們一個關于職業發展的重要新結論,員工個人,而非組織,要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負責。這次的金融危機讓很多人對此感受頗深。

盡管我們不斷地從書本中獲得知識和靈感,但不得不承認不是所有的問題在書中都有答案的。 還是我的那位朋友,他提到一個很好的關于獎勵和表彰系統的問題: 如果一個人的水平只有70%,他很努力也完全發揮出自己的水平了,該如何進行獎勵呢?又,如果你所在的單位沒有一個很好的運用PMBOK的氛圍,該怎么辦呢? 再有,在某論壇上看到一個有意思的話題--需不需要“有中國國情的項目管理”,還是只遵循純正的PMBOK指導的管理方式呢。這些問題憑一個人的力量一時確實不太好給出回答。

對于職業道德這部分,我覺得在實際工作中職業道德四要素(責任、尊重、公平、誠實)確實很經典,不僅僅是針對PM這個群體?梢哉页鰜砹硪粋比這幾個更好的詞匯嗎? 如果能找出來,那也要恭喜了,說明已經開始獨立思考了,呵呵。跟我之前提到的一樣,我依然覺得這個東西其實是一個做人的態度。我很久前看過一本書,重點是說誠信、善待、寬容是人生成功的基石。其實它們是相通的,看似簡單,其實做起來不容易。有些東西就是一些原則的東西,不管是升職,創業,還是改行了,都應該堅持的;蛟S很多人都看過最近很流行的一個職場日記《杜拉拉升職記》,我是出于好奇去看的,看完后感覺不怎么樣,姚晨(就那個會“排山倒!苯^技的高人,同名話劇的女主角--PM也該有點娛樂精神:_)說主人公其實是三分實力,七分運氣。 我表示贊同,我不是很欣賞用投機取巧的方法來提升自己的職業生涯。盡管升職了,但卻得不到周圍同事的認同和敬重。至少,這肯定不是我想要的東西。我想表明的是,這里其實關乎一個人對自己的定位的問題:希望自己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這個問題*極其極其*重要,可以說是為將來的工作生活定了一個基調。

最后,與所有跟PMP有關的或許無關的同學共勉。

PMP團購導航
遠程PMP團購
北京PMP團購
上海PMP團購
廣州PMP團購
深圳PMP團購
江浙PMP團購
西部PMP團購
其他城市團購



PMP題庫
91涩漫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