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管理,時代的召喚--專訪清暉創始人傅永康
傅永康 東南大學本科,復旦大學MBA,清華大學EMBA 上海清暉項目管理培訓中心創始人 PMI(中國)《項目管理世界》編委會副主任 PMI《項目集管理標準》(第3版)中文版譯者之一 《敏捷項目管理》、《項目管理2.0》中文版譯者之一 導語 創業之初,傅永康先生將這一承載他職業理想和使命的專業項目管理培訓機構命名為“清暉”,取義“山水之靈氣,日月之光輝”。十多年來,清暉正如其名,雖幾經起伏,但一直堅持致力于國際先進的項目管理理念和知識體系在國內的推廣和應用,為企業和個人的發展持續傳遞寶貴價值。道路悠遠勤可嘉,山山水水皆風景。隨著PMI- PMP專業認證在國內迅猛發展的浪潮,清暉積極開拓市場,不斷創新,現已成為全國性的頗具影響力的項目管理培訓專業機構。隨著清暉團隊的發展壯大,傅永康先生也得以將更多的精力投入項目管理學術研究和項目管理職業教育推廣事業中。 記者:傅老師,您在銀行、創投、園區、軟件、教育培訓等行業具有20年從業經驗,為何當初會選擇進入項目管理領域創業? 傅永康:我們身處于這個時代是件幸事,能夠親身經歷中國所處的歷史上難得的大變革、大發展的機遇。加入WTO之后,中國的經濟隨著全球化的步伐獲得了長足的發展與進步,在短短的20年間,迅速成長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是我們也看到,與國際上的先進企業相比,中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與管理人員素質仍有相當大的差距。中國的企業精英面對著既要與國際接軌,又要符合自身特色發展的現實管理問題。這些問題值得從實踐與學術上進行探討與解決。 我所受的是典型的中國式管理教育,本科讀的是IT,畢業后在建行從事技術工作4年;碩士讀的是MBA,職業轉型到非技術的管理崗位,近十多年來投身教育培訓領域創業。在工作與創業過程中,我日益感受到在傳統的以院校為基礎的技術與管理教育中存在很大的空白。 在2005年與2006年之交,我有幸與上海市創業中心和上海軟件行業協會共同舉辦軟件項目經理高級研修班。在這個過程中,我意識到項目管理才是項目經理能力的核心,而PMP認證又是項目管理的核心,頓時豁然開朗。盡管PMP認證2000年就已進入中國,但在2005、2006年左右,PMP的教育培訓在國內總體上仍然處于初期階段。我下定決心進入項目管理與PMP教育培訓專業領域,創立上海市場上第一家真正意義上專業致力于項目管理教育培訓的機構。 “推廣項目管理知識,促進企業與個人發展”,這是清暉的創業使命所在。經過十年發展,清暉如今已經是PMI(中國)核心R.E.P.機構,華東唯一的R.C.P.機構,曾獲得2012年外專局優秀PMP考試機構,2013年PMI優秀注冊教育機構,2013年外專局優秀PMP培訓機構,2014年PMI杰出注冊教育機構等榮譽。 記者:自公司成立以來,您與企業和項目管理從業者都有著密切的接觸。據您了解和研究,這20年來,企業對項目管理人員素質水平的需求有哪些變化?目前項目管理者的能力水準與企業要求還存在哪些差異? 傅永康:PMI在其項目管理標準體系中有張經典圖表,闡述了企業高管層戰略、運營管理與項目管理之間的關系。 記者:在職業晉升過程中,您認為除了通過專業、系統的項目管理培訓學習提高實踐能力,項目管理者要獲得職業發展上的成功還需要做哪些努力才可以事半功倍? 傅永康:職業發展的成功受很多種因素影響。首先是職業性格與行為特征,每個人都有自身的獨特之處,并不需要強求每個人都一定要向管理崗位發展。很多人就適合從事技術工作,那就可以專心在技術領域深耕細作。但是一旦選擇了從事管理崗位,就要在管理職業發展中做好規劃,爭取早日實現自己的發展目標。 在管理方向的職業發展目標中,高級管理層無疑是終極目標。其中項目經理是重要的中間過程。項目經理的職業發展過程,PMBOK知識體系的學習與PMP認證的獲得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它的最大價值在于彌補了技術人士和高級管理人士之間的知識空缺,并能夠將管理的精髓加以落地,應用到企業項目的實踐中。 在現有的管理教育體系中,MBA無疑占據了最重要的地位。不過就個人的感受而言,MBA教育的著眼點在于企業經營,本質上來說,其教學內容更適合高級管理層。真正把MBA所學的知識充分用好,往往要身處高級管理崗位之時。 PMP+MBA是走向高級管理層的重要學習經歷。這也和PMI面向未來的項目經理能力模型不謀而合。所以我經常建議我教過的PMP學員,在PMP之后,有機會要再去攻讀一下MBA,這樣能有機會站在更高的視角去思考管理與職業發展中面臨的問題,也能有機會結識比自己更優秀的人士。無論是站在企業團隊建設角度,還是個人職業發展角度,這樣的教育都是非常有回報價值的投資。 清暉從服務學員職業發展這個主題著眼,從成立之初,就一直在打造清暉項目管理社區。我們不僅鼓勵PMP學員進行持續的知識和能力提升,并通過每三年一次的續證使自我價值和職場競爭力得到國際專業認可。更重要的是打造一個終身學習與人脈交流的平臺,為廣大PMP人士提供持續的職業發展服務。 傅永康:2015年是中國經濟轉型之年,轉型的關鍵在于從過去30年的粗放式以需求端拉動GDP高速發展的模式變革為以創新驅動供給端推動GDP中/高速發展的新常態經濟發展模式。所有的轉型都會面臨挑戰,市場在資源配置上會起到更大的作用,產業結構會做重大的調整,很多行業現狀會發生巨大的變化,但這同時也帶來很多新的發展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