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考PMP是因為不少非PM的同事考了PMP
當我登陸PMI網站,確認考試通過的時候,我告訴自己,我的PMP項目終于正式進入了收尾階段。項目的行政收尾必不可少,PMP的備考總結同樣不可或缺。 坦白的說,報考PMP本不是內心所向,原是迫于環境壓力。周圍不少非PM的同事都拿到了PMP證書,而我身在其職,卻是“無證上崗”,實在是慚愧不已。于是,我將PMP設為了我自己goal之一,我給自己的最后期限是12月,僥幸我剛好按時完成任務。但,其實現在回想起來,當時如果給自己的最后期限設定為6月或者是9月,估計也能按時交付。帕金森定律在我身上相當適用。時間是擠出來的,人都是被逼出來的。 真正開始著手備考約莫在9月份,與那些聽聞沒有怎么看書就通過考試的同學相比,我的戰線是拉得比較長的?紙錾衔覐膩聿皇且粋幸運兒!胺彩驴赡艹鲥e,就一定會出錯!蔽也荒軐⑽业腜MP項目暴露于巨大的風險之中。我需要計劃,和執行。那幾個月,我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忙碌。在工作偶爾需要加班的情況下,我同時在學習英語晉級課程,準備駕?荚嚭蚉MP考試。與此同時,每周我還在堅持上舞蹈課!有趣的是,人越是忙碌,越是緊握手中的每個“項目”,每一個都不愿落下!我那有限的業余時間和屈指可數的年假,都是按小時統籌的。 我沒有制定過十分詳細的備考計劃,但是給自己定下了一些關鍵性的里程碑。每隔一段時間,我會評估一下當前的進度,參考剩下的時間,按照優先順序重新安排剩余的學習任務和調整相應的里程碑。我的心得總結如下: 1.在培訓課開課之前,將紅皮書和黃皮書各看一遍。這樣,當聽老師講課的時候,體會更深。要不然,老師講的時候覺得很簡單,都懂了。下課之后,可能都想不起來今天學了哪些知識點。 2.強記47個過程的輸入輸出。這點很重要。我是在聽了老師的課之后才意識到這一點,有點遺憾的是這個時候已經是11月底,離考試只有2周的時間長度。突飛猛進也都在這兩周里了。聽老師的課,如醍醐灌頂,令人茅塞頓開;叵肫饋,備考前半段,我在做題的時候,有時讀不懂題眼,有時候即使題目做對了,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下次沒準又選錯了。當我開始有意識去記憶這些輸入輸出過程的時候,才發現,題目的里面的很多陳述都能和某個過程對上號。知道題目在說哪個過程的事兒,選擇答案的時候就更有把握了。 3.多看書。這里說看書,不一定就是要反復的看紅皮書,看黃皮書也算看一遍,看老師和老師的講義也是一樣。我個人覺得紅皮書太厚了,沒有整體感,不如老師們的講義邏輯性強,針對性強。 4.做題當然也是有必要的。由于時間有限,綠皮書我只把后面2套模擬題做完了,老師發的7套模擬題,我只做了一半。 當然,除了以上四點,老師們的鼓勵、同學們的相互監督、以及老師給我們提供的各種隨手可得的學習資源和共享平臺,在我的整個備考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