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BOK第五版6大變化
PMBOK第五版針對第四版而言的確有了不少變動,了解這些變動,對理解項目管理知識的整理和發展,以及掌握PMP考試的變化方向都是很重要的。所以特歸納為以下六點: PMBOK第5版的新變化之一:10大知識領域和47個過程。 在第四版的PMBOK里,我們熟知的是9大知識領域和42個過程。而在第五版PMBOK里則成了10大知識領域和47個過程,更新的內容有以下幾處。增加了一個知識領域:干系人管理;增加了五個過程:規劃范圍管理、、規劃進度管理、規劃成本管理、規劃干系人管理、控制干系人參與。 1、增加了規劃范圍管理、規劃進度管理、及規劃成本管理三個過程。 2、將原來的“項目溝通管理”知識領域一分為二,改為“項目溝通管理”和“干系人管理”兩個并列的知識領域。。 PMBOK第5版的新變化之二:大變樣的第三章 在第四版里,第三章常常令老師難講,PMP學生難學。PMBOK在這里的意圖是提供一個具有概括性、指導性的框架,對后面章節的學習起到指示作用,幫助初學者在后面的學習里有章可循,不至于太散亂。但很明顯,這一章過于復雜,往往適得其反,讓初學者產生了迷失感。在第五版PMBOK里,第三章的內容上大為減少,回歸其承前啟后的橋梁作用。主要的減少就是不對47個過程進行說明和解釋,而只是簡單羅列在著名的表格3-1里。在以后的每個章節中(第4章~第13章),再進行詳細闡述。例如,在講到“規劃過程組”時,基本保留了前面的敘述,而對后面的3.4.1到.4.20即這20個規劃過程,就完全沒有進行說明。但是,這并不是說明這些架構性內容不重要,相反,而可能是因為太重要了,所以需要在附錄A-1里進行更規范和詳細的總結。從名稱上來看,附錄A-1《項目管理標準The Standard for Project Management of a Project》幾乎和項目集的《The Standard for Program Management》同等重要。毋庸置疑,這一變化將是老師和學員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傊谖灏鍼MBOK的第三章是簡潔、合理、且值得初學者高興的,但其實它的重要性絲毫沒有改變。另外,第三章里特別新增了對項目績效信息流的敘述,這一點將在下一個新變化里進行說明。 PMBOK第5版的新變化之三:整理后的工作績效信息流 項目執行過程有三個重要的輸出,即可交付成果、工作績效信息、即變更請求。對績效信息來說,從原理上來說是一個由粗到細、由原始數據到精確結論的分析過程。在第四版PMBOK里,這條線大致是:(4.3指導與管理項目執行過程)工作績效信息、(5.5控制范圍/6.6控制進度/7.3控制成本)工作績效測量結果、(10.5報告績效)績效報告。 其中績效報告是最結論性的概括,其輸入也包括工作績效信息等。實際上還有其它的分支,例如(8.3實施質量控制過程)的目的,就是利用工作績效測量這一輸入,幫助產生“質量控制測量結果”、“確認的可交付成果”等輸出,F在來看,第四版PMBOK里工作績效方面的用詞也不是很正確,例如很多學員把“工作績效信息”和“工作績效測量結果”搞混。第二點是工作績效的信息流不是很清晰和準確,甚至還有遺漏,例如既然控制范圍/進度/成本的過程會產生工作績效測量結果,那實施質量控制為什么不會產生這一信息呢。 PMBOK第5版的新變化之四:瀑布?還是敏捷? 很多管理軟件開發或新產品設計的項目經理很熟悉這兩個概念,但也有很多項目經理可能完全沒有聽說過它們。另一方面,很多項目經理在學習PMBOK時,可能會陶醉于其中清晰的過程流程,但同時又困惑于它與自己的實際工作有很大差異。例如,在開發軟件產品時,一開始并沒有或不能完整地確定出需求和范圍,而是首先實現一個可以運行的大概的軟件,然后和客戶進一步地不斷溝通探討,不斷修改甚至重構,“邊設計、邊建設”,小步快跑,并最終實現客戶需求。 所以說,實際工作中的項目可能有兩類比較極端:一類就好比是建設奧運場館,它是大型的、相對固定或變更較少的、需要“集團軍”來完成的;另一類就好比是建設一個SNS交友網站,開發一個桌面應用軟件,或設計一款時尚手機,它們是小型的、不甚確定或變更很多的、需要“特種部隊”來完成的。 第五版PMBOK里在第二章的項目階段,增加了“可預測的生命周期Predictive Life Cycle”和“迭代及增量生命周期Interactiveand Incrementa lLife Cycle”的概念。 回顧項目管理的發展,我們說它的驅動因素是企業的3C需求即“Competition競爭、Change改變、Creative創新”。而敏捷管理的驅動因素也更是這個3C,它只會隨著時代的改變而越來越重要。所以,未來的項目管理體系里將會有更多的內容來闡述敏捷管理,以把它“囊括”其中。 PMBOK第5版的新變化之五:過程及ITTO的新法則 首先,PMBOK列出來的ITTO都是那些對過程至關重要的,換言之還有更多的并沒有列出來,甚至過程本身也是如此。這也是企業制定自己的項目管理系統時需要注意的地方,不僅是裁剪,還可能要添加。項目管理的過程組ITTO是非常重要的,也是PMP認證考試的必考內容。第五版PMBOK對過程的ITTO做了一些明確的法則規定,這些規律將有助于我們對ITTO進行理解和記憶。 PMBOK第5版的新變化之六:PMO、PBO 1、項目管理辦公室(PMO) 第五版PMBOK增加了對PMO類型的說明。主要有以下三種:支持型:主要是扮演咨詢角色,提供諸如模板、最佳實踐、經驗教訓的信息等。這種類型的PMO是項目的寶庫,其控制性較弱。 2、基于項目的組織(PBO) PBO(Project Based Organizations)是第五版PMBOK出現的新詞語,它是一種組織里臨時建立的系統組織,我們常說的三類型組織(職能型、矩陣型、項目型)都可以建立PBO,以減輕“等級制度和衙門主義hierarchyandbureaucracy“對項目的不良影響。PBO以職能方式支持項目,它可能在整個公司內(如電信、油氣、建筑、咨詢、專業服務)或多企業聯合體等等。 3、組織項目管理(OPM——Organiz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第五版PMBOK提到了“組織項目管理OPM”的概念。它是一種融合項目管理、項目集管理、項目組合管理以及組織“賦能實踐”(enablingpractices)的組織戰略執行框架,目的是連續地可預見性地交付組織策略,以產生更好的績效,更好的成果,以及可持續的競爭優勢!敖M織項目管理成熟度模型(Organiz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Maturity Model OPM3)”是來檢驗并提高企業的項目管理過程能力。 其實第五版PMBOK第一章的改動也是比較大的,例如把“事業環境因素”移到了第二章里,因為它是“組織”內容的一部分。這個改變是非常合理的,同時與“組織過程資產”一同配合與比較。解決了以往很多初學者的困惑,它明明是介紹企業組織的內容,為甚么放在第一章。個人以為這種改變還是不夠的,或許把“項目生命周期”移到第一章,而把和“組織”相關的內容單獨作為第二章更好。 閱讀本文的人還閱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