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BOK 第5 版的新變化之三:整理后的工作績效信息流
項目執行過程有三個重要的輸出,即可交付成果、工作績效信息、即變更請求。
對績效信息來說,從原理上來說是一個由粗到細、由原始數據到精確結論的分析
過程。在第四版PMBOK 里,這條線大致是:(4.3 指導與管理項目執行過程)工作績
效信息、(5.5 控制范圍/6.6 控制進度/7.3 控制成本)工作績效測量結果、(10.5 報告績效)績效報告。

其中績效報告是最結論性的概括,其輸入也包括工作績效信息等。實際上還有其
它的分支,例如(8.3 實施質量控制過程)的目的,就是利用工作績效測量這一輸入,幫助產生“質量控制測量結果”、“確認的可交付成果”等輸出。
現在來看,第四版PMBOK 里工作績效方面的用詞也不是很正確,例如很多學員把“工作績效信息”和“工作績效測量結果”搞混。第二點是工作績效的信息流不是很清晰和準確,甚至還有遺漏,例如既然控制范圍/進度/成本的過程會產生工作績效測量結果,那實施質量控制為什么不會產生這一信息呢。
第五版PMBOK 里,對這兩點進行了非常明確的更新。首先,工作績效方面的用詞進行了更改,使之更符合一般管理習慣和知識管理的DIKW(data,information,knowledge, wisdom)模型,即:
工作績效數據:取代第四版里的“工作績效信息”,是指由執行過程組產生的未經處
理的觀察和測量。例如活動開始與結束的時間,缺陷的數量、實際的花費、實際的時
長等。
工作績效信息:取代第四版里的“工作績效測量結果”,是指由監控過程組收集的性
能數據,包括分析和集成的信息。例如可交付成果的狀態,變更請求的完成狀態、預
測到完成時的估計。
工作績效報告:不再由(報告績效)過程產生,而是由4.4 監控項目工作這一過程產
生。其目的是產生決定、行動或意識。例如項目的狀態報告、調整、信息筆記、建議、
更新等。
第二個改變就是對工作績效信息流重新進行了整理,如下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