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BOK 第5 版的新變化之四:瀑布?還是敏捷?
很多管理軟件開發或新產品設計的項目經理很熟悉這兩個概念,但也有很多項目經理可能完全沒有聽說過它們。
另一方面,很多項目經理在學習PMBOK時,可能會陶醉于其中清晰的過程流程,但同時又困惑于它與自己的實際工作有很大差異。例如,在開發軟件產品時,一開始并沒有或不能完整地確定出需求和范圍,而是首先實現一個可以運行的大概的軟件,然后和客戶進一步地不斷溝通探討,不斷修改甚至重構,“邊設計、邊建設”,小步快跑,并最終實現客戶需求。
所以說,實際工作中的項目可能有兩類比較極端:一類就好比是建設奧運場館,它是大型的、相對固定或變更較少的、需要“集團軍”來完成的;另一類就好比是建設一個SNS交友網站,開發一個桌面應用軟件,或設計一款時尚手機,它們是小型的、不甚確定或變更很多的、需要“特種部隊”來完成的。
相應的,項目階段之間的關系大致有三類:順序、重疊、以及迭代。對于奧運場館,階段間的關系一般是順序的:設計、采購、施工、驗收及交付。而對于軟件項目而言,很可能采用的是迭代關系:需求分析——>設計及編程——>得到部分可交付成果,然后再這樣進行下一輪,即把軟件的整個需求分析和設計編程都分散開來到每個階段,每次只實現一部分可交付成果,盡早得和客戶溝通、分析、調整,以滿足最終的要求。對后者而言,如果一開始就消耗很多的資源、時間、花費在前期工作比如設計上,到中后期卻發現并不適合客戶的需求,這樣的風險和變更所造成的代價是非常大的。
第五版PMBOK 里在第二章的項目階段,增加了“可預測的生命周期Predictive Life Cycle”和“迭代及增量生命周期Interactive and Incremental Life Cycle”的概念。
前者的例子就是如下圖所示的瀑布模型Waterfall,階段之間是順序或者重疊的。而后者的例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敏捷模型Agile,而且敏捷管理在其它章節出現的場合也很多,比如在第六章的時間管理。
關于敏捷型或者說敏捷管理,可以用下表做一個簡單比較:

回顧項目管理的發展,我們說它的驅動因素是企業的3C需求即“Competition競爭、Change改變、Creative創新”。而敏捷管理的驅動因素也更是這個3C,它只會隨著時代的改變而越來越重要。所以,未來的項目管理體系里將會有更多的內容來闡述敏捷 管理,以把它“囊括”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