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范圍核實
范圍核實:取得干系人(贊助人、客戶、顧客等)對項目范圍正式認可的過程。
它要求審查可交付成果和工作結果,以保證一切均已正確無誤與令人滿意的完成。如果項目提前終止,則范圍核實過程應確認與記載已完成的水平與程度。
范圍核實與質量控制兩者的不同,在于此過程主要關心的是工作結果的認可,而質量控制主要關心的是工作結果的正確性。這兩個過程一般平行進行,以保證正確并獲得認可。
5.4.1范圍核實的投入
1.工作結果(Workresults)
工作結果是指哪些可交付成果已完成或部分地完成,它是項目計劃實施的一種成果。
2.產品文字記載(Productdocumentation)
必須準備好描述項目產品的文件,以供審查。
此類文字記載(計劃、規格、技術文件、圖紙等)的名稱因應用領域而異。
3.工作分解結構(WBS)
工作分解結構是范圍定義的輔助手段,故應當用于項目工作的核實。
4.范圍說明書(Scopestatement)
范圍說明書稍詳細地定義了項目范圍,應當加以核實。
5.項目計劃(Projectplan)
5.4.2范圍核實的工具與技術
1.檢查(Inspection,reviews,productreviews,audits,walk-through)
檢查包括通過測量、檢查與測試等手段判斷結果是否符合要求的活動。
檢查有評審(Reviews)、產品評審(Productreviews)、審計(Audits)與演練(Walk-through)等各種名稱;在某些應用領域中,這些不同名稱具有較狹窄較具體的含義。
5.4.3范圍核實的產出
2.正式驗收(Formalacceptance)
表明客戶或贊助者已經接受項目階段產品或者主要可交付成果的驗收文件必須準備就緒并加以分發。考|試/大此種驗收可以是有條件的,尤其是在項目階段結束時。
5.5范圍變更控制
范圍變更控制關心:
a)對造成范圍變更的因素施加影響,以保證變更得到各方的同意;
b)判斷范圍變更確已發生;
c)在實際變更發生時對其進行管理。
5.5.1范圍變更控制的投入
1.工作分解結構(WBS)
工作分解結構定義項目范圍的基準。
2.績效報告(Performancereports)
績效報告提供范圍績效的有關信息,例如哪些中間可交付成果業已完成,哪些尚未完成?冃蟾嬉嗫商嵝秧椖堪嘧訉砜赡芤鹇闊┑膯栴}。
3.變更請求(Changerequest)
變更可以要求擴大或縮小項目范圍。大多數變更請求提出的原因是:
某個外部事件:(政府條例的變更)。
產品范圍定義時的錯誤或疏漏:(在設計電信系統時未包括一項規定的性能)。
項目范圍定義時的錯誤或疏漏:(用了材料清單,而不是工作分解結構)。
增值變更:(用原先定義范圍時尚未出現的技術來降低成本)。
為對某項風險作出應對而實施的應急計劃或回避計劃。
4.范圍管理計劃(Scopemanagementplan)
5.5.2范圍變更控制的工具與技術
1.范圍變更控制系統(Scopechangecontrol)
范圍變更控制規定了項目范圍變更所應遵循的程序,包括文書工作、系統追蹤、以及核準變更所需通過的審批層次。
范圍變更控制應該與綜合變更控制結合起來,尤其應該與控制產品范圍的一個或多個系統結合起來。考|試/大在項目按合同實施時,范圍變更控制還必須符合所有相關合同條款的規定。
2.績效量度(Performancemeasurement)
績效量度技術有助于評估任何變更的大小,判斷是什么造成了偏離基準以及決定是否應對偏離采取糾正措施都是范圍變更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3.補充規劃(Additionalplanning)
項目很少會按計劃原封不動的實施。預期的范圍變更可能會要求對工作分解結構進行修改,或者分析其它替代方案。
5.53范圍變更控制的產出
1.范圍變更(Scopechanges)
范圍變更:對經批準的工作分解結構所定義的已商定的項目范圍所做的任何修改。
范圍變更經常要求對成本、時間、質量或其它項目目標進行調整。項目范圍變更通過規劃過程進行回饋,在必要時更新技術與規劃文件,并根據情況通知干系人。
2.糾正行動(Correctiveaction)
糾正行動指為了將預期的未來項目績效控制到與項目計劃相符而采取的任何措施。
3.汲取的教訓(Lessonslearned)
出現偏差的原因、選擇糾正行動的依據,以及從范圍變更控制所汲取的其它教訓,考|試/大都應形成文字,使此項信息成為本項目和實施組織其它項目歷史資料庫的組成部分。
4.經調整的基準(Adjustedbaseline)
根據變更的性質,相應的基準文件有可能需要修改并重新分發,以反映已批準的變更,并作為今后變更的新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