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知識重點】
★ 依賴關系;
★ 網絡圖及其繪制:(PDM,ADM,GERT)
★ 估算方法
★ 日歷
★ 約束條件:(強制日期/關鍵事件/里程碑)
★ 提前/滯后
★ PERT/CPM/GERT
★ 趕工/快速跟進:(兩者之間的定義與區別)
★ 資源平衡
★ 更新/修訂/重定基線
【電子筆記】
項目時間管理:為確保項目按時完成所要求的各項過程。
6.1活動定義:確定產生各個項目可交付成果所必須進行的具體活動。
6.2活動排序:確定各活動之間的依存關系,并形成文字記載。
6.3活動所需時間估算:估算完成各項活動所需工時單位數。
6.4進度制訂:分析活動順序、考|試/大活動所需時間與資源要求,以制訂項目進度。
6.5進度控制:控制項目進度變化。
在某些項目中,特別是小項目中,活動排序,活動所需時間估算以及進度制訂之間關系往往密切到被視為一個單一過程(例如它們可以由一個個人在一段較短時間內完成)。考|試/大但在本章中仍按不同過程進行介紹,因為每個過程所用的工具和技術各不相同。
作為項目計劃人員,我們不僅僅要知道項目時間管理的術語和簡單知識,更要學會做項目進度計劃的方法,學會作為項目團隊成員,如何將所有約束和選擇方案考慮到進度計劃中并指定進度計劃。
6.1活動定義
活動定義涉及到確定為完成工作分解結構(WBS)規定的可交付成果與子可交付成果所必須進行的具體活動,并將其形成文字記載。此項過程暗含著所定義活動應保證實現項目目標的要求。
6.1.1活動定義的投入
1.工作分解結構(WBS)
工作分解結構是活動定義的主要投入。
2.范圍說明書(Scopestatement)
范圍說明書中的項目論證和項目目標部分在活動定義中應坦率與直截了當的加以考慮。
3.歷史資料(Historicalinformation)
項目活動定義時應當考慮歷史資料(過去的類似項目實際要求哪些活動)。
4.制約因素(Constraints)
指限制項目團隊選擇余地的因素,使用所要求的最長的活動所需時間就是一例。
5.假設(Assumptions)
6.專家判斷(Expertjudgement)
6.1.2活動定義的工具與技術
1.分解(Decomposition)
就活動定義過程而言,分解指把項目工作包進一步分解成更小的,更易于管理的部分,考|試/大以提供更良好的管理控制。和范圍定義中所述的分解之間的主要區別是:這里的最終產出是活動,而不是可交付成果。
工作分解結構和活動清單通常按先后順序制訂,工作分解結構是最終活動清單制訂的基礎。在某些應用領域,工作分解結構和活動清單同時制訂。
6.樣板(Templates)
以前項目的活動清單或其一部分,往往可用作新項目的樣板。樣板所列的活動還可包含技能資源以及所需時間的清單、風險的識別、預期的可交付成果、以及其它描述性資料。
6.1.3活動定義的產出
1.活動清單(Activitylist)
活動清單必須包括項目將要進行的所有活動;顒忧鍐螒才懦晒ぷ鞣纸饨Y構的延伸,以便既保證其內容完整,考|試/大又不包括任何不必成為項目范圍一部分的活動。與工作分解結構一樣,活動清單應當包括每項活動的描述,以保證項目班子成員能理解該項工作應如何完成。
2.輔助細節(Supportingdetail)
活動清單的輔助細節應記載在案并整理妥當,以便于其它項目管理過程使用。
輔助細節包括所有已確認假設與制約因素的文字記載。額外細節的數量因應用領域而異。
3.工作分解結構更新(WBSupdates)
以工作分解結構來確定需要進行哪些活動時,項目班子可能會發現某些可交付成果有所疏漏,或者發現可交付成果的描述有需要澄清或糾正之處。
所有此類更新都必須反映在工作分解結構以及其它相關的文字記載,例如成本估算之中。這些更新往往稱為細化,當項目采用新的或未經考驗的技術時,最容易出現此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