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2進度制訂的工具與技術
1.數學分析(Mathematicalanalysis)
數學分析指在不考慮任何儲備資源庫局限性的情況下,從理論上計算所有項目活動最早和最遲的開始和完成日期。計算所得日期并非進度,而只是表明在得知資源的局限以及其它已知制約條件下,該活動可以進行安排的時段。
最常用的數學分析技術有:
關鍵路徑法(CPM):根據指定的時序網絡邏輯和單一的持續時間估算,計算各項活動的單一、確定性的最早與最遲的開始與完成日期。
正推法計算:得出活動的ES、EF
最早完成時間(EF)=最早開始時間(ES)+工期-1
正推法計算:得出活動的ES、EF
最晚開始時間(LS)=最晚完成時間(LF)-工期+1
CPM的焦點是計算浮動時間,以確定哪些活動在日程安排上的靈活性最小。作為其基礎的CPM算法在其它類型的數學分析中經常使用。
圖形評審技術(GERT):可對網絡邏輯和活動所需時間估算進行概率處理(即,某些活動可能根本不進行,某些活動可能只部分進行,而其它活動則可能多次進行)。
計劃評審技術(PERT):利用經加權平均的所需時間估算,計算各項活動所需時間?紎試/大雖然在表面上有些差別,PERT同CPM的主要差別在于PERT使用概率分布的平均值(期望值),而不使用CPM所用的最大可能估計。PERT本身現在已很少使用。
2.縮短所需時間(Durationcompression)
縮短所需時間是數學分析的一個特例,其目的是在不改變項目范圍的前提下尋找加快項目進度的種種方法(例如,達到強制性日期或其它進度目標要求)?s短所需時間的技術有:
趕進度:對成本和進度進行權衡,確定如何在盡量少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縮短項目所需時間。趕進度并非總能產生可行的方案,反而常常增加直接成本。
快速跟進:同時進行通常按先后順序進行的活動?焖俑M往往造成返工,并通常會增加風險。
3.模擬(Simulation)
模擬指以不同的活動假設為前提,計算多種項目所需時間。最常用的技術是蒙特卡洛分析,該種分析對每項活動都定義一個結果概率分布,以此為基礎計算整個項目的結果概率分布。此外,還可以用邏輯網絡進行“如果…怎么辦”分析,以模擬各種不同的情況組合,例如推遲某重要配件的交付、延遲具體工程所需時間、或者把外部因素(例如罷工、或政府批準過程發生變化)考慮進來。“如果…怎么辦”分析的結果可用于評估進度在惡劣條件下的可行性,并可用于制訂應急/應對計劃,克服或減輕意外情況所造成的影響。
4.資源平衡直觀推斷法(ResourceLevelingheuristics)
數學分析所得的“及早開始”的初步進度常常造成某些時段所需資源數量超過實際可用資源,或者對資源水平改變的要求超出了項目班子的管理能力。
此時,可以采用諸如“把稀缺資源首先分配到關鍵路徑的活動之上”之類的直觀推斷思路來制訂一個反映此類制約因素的進度。資源平衡的結果常常是制訂一個時間長于初步進度的進度。這種技術有時稱為資源重新分配:
1.對資源進行重新調度,從非關鍵活動轉移到關鍵活動上去,考|試/大是通常用來把進度盡可能恢復到原來規定的所需總工期的一種方法。
2.同時也應考慮采用延長工作時間、周末加班或者增加班次等措施縮短關鍵活動所需的工期。通過采用不同的技術與機器提高勞動生產率是另一種縮短那些超出初步進度預計工期的措施。
某些項目可能具有既數量有限,而又極其關鍵的項目資源,要求從項目的完成日期開始倒排資源;這種做法稱為按資源分配倒排進度法。
關鍵鏈是根據有限資源修訂項目進度的一種技術。
5.項目管理軟件(Projectmanagementsoftware)
項目管理軟件已被廣泛用作進度制訂的輔助手段。其它軟件或許能在內部直接或間接交互作用,考|試/大或者通過與其它軟件連接,實現其它知識領域的要求。這些產品數學分析和資源平衡中的計算進行自動化,從而使我們有可能迅速考慮眾多的進度選擇方案。它們還廣泛的應用于打印或顯示進度制訂的結果。
6.編碼結構(Codingstructure)
各項活動的編碼結構應允許按活動的不同指定屬性排序與搜尋,包括職責、地理位置或建筑物名稱、項目階段、進度級別、活動類型和工作分解結構分類等。